Column

關於牙周手術性的治療,你了解多少?

牙周醫師都做些什麼手術?

一開始先來了解,臨床上牙周醫師的手術領域,

可以分為三大類型:

第一類是改善牙周健康

這包含本篇會說明的『牙周翻瓣手術』、『牙周再生手術』。

第二大類著重在提升美觀

包含『美觀區牙冠增長術』、『上唇定位術』、『牙齦美白術』、『牙根覆蓋術』。

第三類則是和其他醫師合作的重建或是協同治療手術

包含『導引骨再生手術』、『牙冠增長術』、『人工牙根植入/植牙手術』、『鼻竇提升術』、『游離牙齦移植術』、『牙周協同加速矯正手術/PAOO』。

 

 

為什麼要做牙周手術?

牙周治療的目的主要在於控制病情惡化

盡力把口腔環境維持在一個患者可以自我清潔、照顧的狀態。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判斷指標就是牙周囊袋,

囊袋深就難以清潔,囊袋淺就好照顧。

 

一般非手術的牙周治療在不嚴重的牙周病患身上,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要知道因為牙周醫師在治療、清創的這些牙根表面,都是在牙齦之下的深處。

為了追求微創的目標,即使配合顯微鏡去視察,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成效是需要依靠醫師的手感去把關。

當骨頭破壞的程度較輕、需要清潔的深度淺、牙根型態複雜度還沒那麼高,這樣的情況下非手術治療的效果就會不錯。

 

如果牙周病已經破壞較為嚴重的情況,

單靠非手術性治療並沒有辦法修復已經破壞的牙床骨,

這時候就可能需要接受牙周手術的方式尋求改善。

 

一般而言,面對全口牙周病患,初步都會先從非手術的治療做起~

一方面先降低全口發炎的程度,因為牙齦在急性發炎狀態貿然直接做牙周手術容易傷口恢復不佳、出血偏多。

另一方面,通過非手術的療程之後,再檢查、評估牙周囊袋仍偏深的部位,針對這些局部的位置進行手術,手術的範圍可以盡可能縮小。

 

 

牙周手術怎麼做?

牙周手術一樣是在門診處理,會用局部麻醉的方式下進行,

一般大約一到兩週可以拆線,對日常生活不太有影響~

和非手術治療最大的差異就是手術中牙周醫師會將牙齦翻開,

因此非手術治療中看不到的牙根表面變得一清二楚,

牙周器械可以深入的角度也不再被牙齦限制,

因此可以確保牙根表面處理到盡可能乾淨的狀態。

因為會有這個牙齦翻開的步驟,所以叫做『牙周翻瓣手術』。

不過其實重點是透過翻瓣這個動作,能夠把我們之前在非手術無法解決的死角給克服掉。

當牙周醫師把牙齒給清潔乾淨之後,我們會檢查牙床的狀態,

在適合的前提下盡可能透過補骨的方式去補強牙齒的穩定度和改善健康。

 

所謂合適的前提是骨頭的缺損要為特定的形狀,這形狀能讓骨粉能夠穩定待在一個地方。

就像是骨折的時候要打石膏或是用夾板限制移動,讓骨頭細胞能夠生長、連結,牙床的缺損也是一樣。

因為口腔內每天都有進食的功能,不可能完全不去碰觸到手術的區域,

所以在口腔內牙床一但萎縮,適合接受補骨的條件其實相當嚴格,

所以當牙周醫師說有機會嘗試補骨的話,其實是件不幸中的大幸~

 

當病患適合接受補骨,一開始的處理方式和『牙周翻瓣手術』是一樣的,

不同點在於『牙周再生手術』要將骨粉放入缺損處,或是使用再生材料(emdogain),然後才縫合傷口。

 

下方是一個『牙周再生手術』實際案例的X光片,

從左到右依序是:手術前X光片、手術前(紅線標示骨頭高度)、手術後(紅線標示骨頭高度)、手術後X光片。

 

 

在手術之後

牙周的治療 60%靠醫師,40%靠患者。

醫師完成治療之後,

後續患者自己的口腔照護也很重要喔!

我們會教導正確的清潔方式,以及安排定期回診檢查,

一起合作,將治療效果發揮最大值!